徐杰

+收藏:http://xujie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书艺修身 字性陶情—走进徐杰的书法世界
2011-06-28    浏览(1152)    作者:文/温小宛    来源:徐杰 官方网站

“无以传其意,故有书,无以见其形,故有画。”汉字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之中,充当着记录语言和文化的功能,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变革和衍化,成就了今天的博大精深,它充实和丰富了历代的文人志士,也为这些文人志士们所研究和发展,许多关于文字的艺术形式在期间形成,许多文化通过这些形式得以保存流传。它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。

毕加索曾说过,真正的艺术是在东方中国,“假如我生长在中国,首先要成为一个书法家,然后才是画家”。可见作为一门艺术,它已然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,而一个艺术家首先要具备的就是高雅的艺术性情。

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中,书法修身养性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效法自然的清静无为的过程,它让书法艺术在画卷之中诠释自然最纯粹的真义。

品谈童年  结缘书艺塑心志

一个从事书法艺术的人,总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。于言谈举止之间给人如沐春风的亲和之感。叩开这间光线透亮的办公室,徐杰老师一副欣然宁和的表情,与规整的室内陈设显得十分和谐,尤其是竖直挂在面对办公桌墙上的四副书法作品,更使人仿若置身于诗的世界。

品着香茗,我们逐渐进入徐杰老师的书法艺术天地。

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他,早在幼小的童年时就接触到了书法,那时候祖父和父亲都对书法有一定的钻研,于是自己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种氛围的熏陶。入门之初,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学习“柳体”的楷书,但是父亲自己写的却是“颜体”。那时他不解父亲之意,现在才略有知觉。柳公权的用笔之法在于心,“心正则笔正”。其笔下之字均衡瘦硬,骨力遒劲,形似魏碑的斩钉截铁之势更是风骨正气的彰显。想来或许父亲的意图就是以字育人,希望通过“柳体”的临摹,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年徐杰的心志,从小培养他的人格性情。

小学五年级开始,徐杰对书法的兴趣愈加浓厚。常常自觉地注意身边出现的各种字,把觉得好的喜欢的拿来参照临摹,有时候用到没有纸张可写了,就将课堂的书本和练习本拿来写,以至于他所用过的课本翻开来几乎都是涂鸦,咋看之下,一片乱七八糟。此外,最有意思的就是过年时候,邻居们听说附近某家人有个小孩字写得特好的,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来求春联。以至于年前几天,家里时不时有人登门求字,多的时候还排起了长队。

初中后,徐杰的字渐渐地受到了大范围的一致认可。值得一提的是,那时候与他同班的还有另外一个酷爱书法的同学,这位就是如今在书坛颇有名气的柯云瀚先生。由于志趣相仿,两人很快成了一对少年好友。而当时学校里常有专栏黑板报的任务也都落在了二人身上。刚开始时,徐杰习楷书,柯云瀚习隶书,后来渐渐地两人行书的风格趋近,以至许多人都无法明确辨认哪些是谁写的。

回顾少年时期,徐杰感触极深,虽然学书法经历的过程没有波折,但是也对他的性格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。他觉得正是静心写字的这种态度,让他能够从容于自我控制,书法对自己的从政生涯也有着极大的帮助,在浮躁的外界环境中,他利用业余的时间临帖写字,给心灵留个了安静宁和的角落,他说“闭门就是深山。”对他而言,临帖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

梦遇故人  指点迷津神仙授笔

徐杰老师坦言,文革结束后,在书法热从低潮走向了高潮的形势之下,自己却背潮流而走,在书坛上,处于边缘的一种状态。

自从工作从政后,徐杰写字的时间极为有限,偶尔写写,难以尽兴。后来索性给自己挤出特定的时间来写,然而写得总是不尽人意,他的书法创作走过一段停顿困惑时期。他总觉得自己无法突破自己,总在原来的地方打转。正当苦闷之时,一天夜里,他做了一个神奇的梦,梦中见一白发苍苍的老人给了他一本字帖,醒来后自己幡然觉悟,于是寻遍各方书馆,买了一本黄庭坚的法书,自此进入黄庭坚的世界,坚持临摹研习了两年,从那开始,徐杰的书法水平日益精进,较原来的基础上升了一个台阶。

那具有传奇色彩的梦境是有缘故的。徐杰有一位在厦门的叔叔,也是研习书法的,这位叔叔与当时的书法界名家罗丹老人有极深的交情。徐杰每回拜访叔叔,都有机会接触到罗丹本人,并受其指点。据他回忆,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十分慈祥和善,逢人求字提笔就写,故而其作品在许多名胜古刹、市井商号以及平常百姓家里都可常见。老先生秉着“但开风气不为师”的民主学术风气,在书法界对年青人倍加关怀,指导提携,将自己丰富的经验毫无保留地给予传授,鼓励年青人多临习古代的某碑某帖。或是徐杰在与老先生的交往中,熟知其性情,才拾得此梦。那年正是老先生仙逝的第二年,后来徐杰就请人刻了一对印章,印文分别为“罗丹门人”、“笔本神授”,以纪念与老先生的这一段书缘。

既然对书法艺术如此执着,为何又说自己是处于书法界的边缘呢。徐杰老师解释道:“书法是一门大众的艺术,为大众服务是我学习书法的初衷和追求。我无意于使自己成为专业书家,更无意将书法作为汲取世俗名利的手段。但凡在日常生活中亲朋好友有这方面的需求并且会想起我来,这就是对我的最高的奖赏了!”此外,虽然当下的书风浪潮如火如荼,然而对书界一些不好的习气,他无法认同。故而也并不热衷于参加书法大赛或展览,只在自己闲暇时提笔权当怡情自乐的消遣。他说“我不敢说去超越前人,或者当下的谁,我只求超越自己。”尽管其书法在界内知者甚少,但正是这一心态让他从容游移于书艺之间乐此不疲。

与书同在 白头碑版未甘休

徐杰老师喜欢将书法做为修身养性的习惯,就像他偶尔也写写诗,也做做音乐之类的。按照他的说法,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感性的东西。书法、音乐和诗歌,都是一个道理,那就是在创作和欣赏的同时,感受内心的体验。换而言之,他们就是一种情绪的载体,甚至说他们本身就是情绪也不为过。或许这正是他创作书法的独特方式,信任自己,按照内心的感觉运行走笔,挥洒放纵,倾泻所有的激情和意念。

回过头来观摩徐杰老师的书法作品,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都谱成了一种简洁明快的韵律,这韵律超出书法字形之外,具有了脱离形体的独立意义。在这些书法作品中他不刻意掩饰用笔的痕迹,却也不因此铺彰显示,一切都是那么单纯、自然和平静。欣赏这样的字,你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心情的愉悦。

当被问及时下书坛流行的现代派时,徐杰老师表示完全的理解和极大的支持。虽然自己研习书法的规律是在尊重传统上创个人风格,传统被视为基础。但就像他所认为的,当代书法的探讨应当提倡,或许他们在形式上与传统离得比较远,但正如他前面说到的,书法可用于尽抒个人的内心感受,表达某种意象,是一种感性的东西。同时,他也看到了时下随着书法逐渐步入了美术的范畴,这个探讨是必须做的,总要有人冒着风险这么走,他们的成功对接下来的后辈们也是一种鼓舞,年青人的气魄需要提倡。

最后谈到以后的书法追求怎样的造诣时,徐杰老师微笑沉吟“还是那一句,只要超越自己。”不过,我们知道超越自己是一件与生命相伴随的事。罗丹老人也曾说过“习静个知闭可贵,白头碑版未甘休”。这就意味着,书法还将在徐杰老师的人生中安静地走一段很长很长的路。

标签:书艺修身,字性陶情,徐杰,书法世界
分享:
上一篇:
下一篇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